欢迎访问中卫市中小企业公共综合服务窗口平台!

设为首页 | 收藏我们
新闻中心 更多>>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激活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03-09 09:07:37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
  2021年,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,宁夏经济交出了一份全面好于预期、超额完成任务的靓丽答卷: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、达4522.3亿元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04元、增长8.4%。

  经济发展取得的优异成绩,市场主体功不可没;营商环境不断优化,则帮助企业各显身手、尽显身手。

  让市场主体稳健起来,是支撑经济行稳致远的信心所在。

  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,是充足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。

  连日来,宁夏代表团代表们在破障碍、筑坦途上想办法、提建议,期盼以市场主体的更稳、营商环境的更优,激活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。

  “稳增长”目标下,如何稳住市场主体?

 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,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,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……

  政府工作报告中,这些真招实策让市场主体倍感温暖、信心满满。

  市场主体一头连着经济发展,一头连着就业民生。稳住市场主体,就能稳住经济保住就业,就是稳发展未来。

  要如何去稳?

  近年来,宁夏打出了一系列“组合拳”、送出一个个“大礼包”。

  精准落实好党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,该减的坚决减、该缓的及时缓、该免的一律免。

  对一些需要申请才能享受的政策,简化手续、提供便利,真正让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。

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聚焦企业经营困难,自治区精准出台的“能源保供18条”“财政17条”等一揽子措施,稳住了市场预期、稳定了企业生产。

  对停产减产、亏损严重的企业,点对点帮扶、针对性纾困,千方百计帮企业渡过难关。

  聚焦企业资金压力,优化政银企对接服务,引导信贷资金支持重点项目、重大工程、工业园区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,帮助市场主体解决融资难题……

  在变局下培育新优势,让企业有奔头!

  直面问题,转方式推新策,帮着企业过难关!

  市场主体成本不断降低、活力不断激发。目前,宁夏市场主体有71.3万户,企业活跃度88.7%,带动着几百万人就业和增收。

  “今后,我们要尽快落实好减负纾困政策,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。”全国人大代表陈春平说,要坚决落实好减税退税政策,适时出台地方减税降费措施;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,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、受疫情影响严重企业等的支持力度,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经营成本,让企业挺得住、活得好,就业有保障。

  为企业雪中送炭,还要助企业焕发生机。

  “我们的市场主体虽然相对较多,但大多数企业实力相对较弱、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,大企业、科技型企业少,发展能力弱,这是我们宁夏经济发展中的短板。”全国人大代表马汉成说,宁夏企业对科技的投入相对较少、研发能力不高,因此产品没有完全扎根市场、赢得市场。

  怎样去帮助市场主体发展?马汉成建议,各级党委、政府要有更加宽广的胸怀与格局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在服务市场主体上采取更便捷的方法、更有效的举措,真心实意帮助市场主体立住脚跟、拔节生长;要着力搭建更好的平台、营造更好环境,在培育产业上下更大功夫、在扶持企业上做更多文章,让市场主体借船出海、破浪前行。“相信自治区确定的‘九个重点产业’,将为宁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市场主体,让我们的经济更具活力。”马汉成表示。

  把企业和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

  哪里营商环境好,人才就往哪走、资金就往哪流、项目就往哪落。

  唯有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、立起这块“金字招牌”,才能让追赶的步伐更快、更有力。

  这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的生态系统: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、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、和谐稳定的人文环境……每一项都必不可少。

  宁夏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,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堵点,拿出一系列新招实招硬招,用改革破除体制机制积弊,用法治固化好的经验做法。

  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、加快“数字政府”建设,一个个行之有效的行动为优化营商环境、释放经济活力写下清晰注脚:宁夏被列入全国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省份之一,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、时限再压缩30%,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3.2%,6800多个事项能在“我的宁夏”政务App实现“指尖办”“掌上查”,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4年居西北第一位……

  “有效市场”和“有为政府”更好结合,大企业奋力“顶天立地”、小企业争取“铺天盖地”。

  “宁夏在营商环境方面出台的各项政策非常到位、非常全面!”来自企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马玉山感叹。

  无论是减税降费还是金融支持,无论是产业扶持还是创新创业,都是以企业和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。而企业,也切切实实享受到了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带来的红利。以吴忠仪表有限公司为例,就是乘上了政策的东风,降成本、抓机遇、促转型,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。

  “吴忠仪表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利好,这并不是说政府对吴忠仪表‘另眼相看’,而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意识、这样的主动性,凡是新的政策,我们都及时关注、研究;凡是新的改革,我们必然要第一时间去相关部门咨询、探寻。眼下,很多企业还没有这个意识,等、靠、要,白白丧失了好政策带来的机遇。”马玉山恳切地说。针对企业不善于利用政策的现实情况,他建议,各级政府在下大力气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同时,为企业扶上马、送一程,更加主动把政策送上门,才能让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落实好。

  “希望帮企业树立起这个意识,为各类企业打开更高层次、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。”马玉山说。

  全国人大代表李郁华认为,走过千山万水,仍需跋山涉水。

  立足新发展阶段,新一轮区域竞争,更是发展环境和营商成本的竞争,谁能持续在营商环境创新上进位争先,谁就能率先重塑发展优势,赢得发展主动。

  “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!优化营商环境是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,是一项基础性、系统性工程,任重而道远。我们要持续深化改革、促进制度创新,将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,用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李郁华代表说。

  提高“放”的含金量,增强“管”的科学性,提升“服”的满意度,强化“效”的协同力。

  宁夏正以“等不起”的紧迫感、“慢不得”的危机感、“坐不住”的责任感,久久为功优化营商环境,真抓实干激发市场主体活力,努力走出一条体现宁夏特色、符合宁夏实际、惠及宁夏百姓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。(记者  周一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