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13日,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在发布会上表示,当前我国出现的煤炭价格过快上涨,缺少市场基础,也不可持续。
赵辰昕介绍,今年以来,各地区、各有关部门、广大煤炭企业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部署积极推进去产能工作,取得了积极进展。发改委会同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,相继提出了减量化生产、增减挂钩、发挥先进产能作用等一揽子政策措施,推动煤炭行业生产、安全和经营,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整体好转。
数据显示,1-8月全国煤炭产量同比下降约10%,在需求回落的情况下供需关系发生明显改善,各地煤炭价格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。
赵辰昕认为,除了去产能以外,煤炭供需关系的变化还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。一是火电消耗大幅增加。二是违法违规生产、超能力生产、劣质煤生产得到有效遏制。此外,个别地区雨天铁路断道影响了部分煤炭运输,严格治理公路超载也控制了部分煤炭的公路运输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一时期,市场煤价出现了过快上涨势头,个别地区和一些电力、钢铁企业供应出现偏紧的情况。
那么,去产能政策是否会导致煤炭供应不足呢?
赵辰昕表示,目前煤炭领域完全有条件、有能力保障稳定供应。
第一,从供需形势看,我国煤炭产能严重过剩、供大于求的趋势目前没有根本改变。当前出现的煤炭价格过快上涨,缺少市场基础,也不可持续。煤炭供应不会出现大的问题。今后一个时期,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将有所回落,特别是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,煤炭的市场需求很难有绝对的增长空间。
第二,从政策措施这个角度看,目前通过全国的减量化生产和治理违法违规建设控制了约10亿吨产能。其中,有一些是符合先进产能标准的煤矿。对这些煤矿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有序释放。对此,部际联席会议已有预案和相关调控措施。其次,全国运力比较宽松,煤炭运输调配有较强保障。
第三,从长远来看,通过统筹推进去产能,兼并重组、结构调整、转型升级、优化布局等重点工作,可以进一步减少无效供给,持续扩大有效供给,提高煤炭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第四,发改委还在积极鼓励并着力推进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的合同,建立长期稳定、诚信高效的合作关系,确保供需大盘的基本稳定。
据了解,为保障煤炭稳定供应,9月初,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稳定煤炭供应、抑制煤炭价格过快上涨的预案,并启动二级响应,日增加煤炭产量30万吨左右。9月下旬又启动了一级响应,日增加煤炭产量50万吨。此外,适当增加安全高效矿井的产能释放,对符合特定条件的煤矿,今年第四季度可以在276至330个工作日之间释放产能。
赵辰昕表示,从实施效果看,目前电厂和港口存煤已出现回升。10月10日,全国重点电厂存煤5988万吨,比8月末增加918万吨,增长18.1%,可用19天;秦皇岛港存煤360万吨,比8月末增加98万吨,增长37.4%。
“下一步,部际联席会议将统筹煤炭去产能和稳定供应关系,对出现的供应结构性偏紧的问题,采取针对性措施,确保全国煤炭供需形势基本平稳。”赵辰昕说。
专家表示,在相关措施的推动下,后期煤炭价格涨幅或将变小变慢,到年底主要是看天气情况,预计到2017年1月份煤价会出现回落。(编辑:谢海燕)